如何看待王自如测评特斯拉?(王自如 amg)
既然费德勒这样帅哥网球明星可以代言奔驰,既然跑的很快的博尔特可以代言Nissan GTR,为什么在手机评测领域很出名的王自如不能来发一篇汽车测评? 王自如的影响力,决定了他发的视频,对于Tesla品牌是有传播意义的。 汽车测评只属于专业的汽车媒体,或者开车20年阅车无数的老司机? 小圈子的孤芳自赏和自以为是,时间长了,总是见不得外人插手。 汽车编辑最爱写这样的话“这台车的发动机声浪让我沉醉,尤其是转数来到3000转的时候,这台机器的激情才真正释放出来,但它的动力不够线性,虽然是一台自然吸气,居然有一些涡轮机的感觉,但是这种冲动,我喜欢”。 这种文字,圈内自High是OK的,传播到更广泛的大众当中去?就是鸡同鸭讲。 汽车是一个有趣的很容易附加情感属性的大消费品。 但归根到底,这是一个超低频、非刚需的产品,实际上,99%的人,在不考虑买车的时候,也并不会关注汽车的资讯。绝大部分真要买车的时候,也就是了解一下牌子,看一下外观和价格,问周围人打听一下口碑。当然了,这些人要冒着被懂车帝鄙视的风险苟活在这个世界上。 实际上,99.5%的人口,并不需要了解什么是扭矩、转数、独立悬挂、双涡轮增压、空气悬挂、自适应巡航。And,在不了解以上的情况下,并不妨碍他生活幸福,工作充实,开车开的顺利自如。 我可以预感、并且实际也看到,来自小圈子内的朋友,对王自如评测的不屑一顾。 说他没开过300台车,驾照的时间也不长,视频里开的也很不专业,测的很不全面。 So What? 说实话,身为业内人士,和汽车媒体的重度读者,外加汽车板块的活跃分子之一,我都不记得上一次看完完整15分钟视频车辆评测,是什么时候。 不分中外车媒,每当我看到一个汽车编辑,对着一台车,开始洋洋得意、滔滔不绝的时候,我总是心情急切的想去找到一张床。 但我在朋友的提醒下,看了王自如的Tesla Model X测试视频。(恰好和朋友讨论传播方式的变化,朋友举了这个例子) 愉快的看完了,骨头没软,眼皮没发沉,感觉挺轻松的。 当汽车媒体努力表现出自己试车的专业时,王自如则像一个小白一样展现小白用车的体验和直观感受。 王自如的视频,可看性并不糟糕。 王自如这个视频,对于B端有价值,让企业的产品得到传播;对于C端有价值,让普通的读者有了新的认知体会。 一个看起来业余,但却对B端和C端都有价值的东西,难怪会引起专业车媒和懂车人士的抨击了。 因为小圈子的围墙,快要拆掉了。 ### 最后插播一则广告: 在帮朋友招贤:1 社区运营 2 与汽车及其周边相关的内容创作 # 有兴趣的朋友敬请私信,诚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