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独家 | Model 3 Performance 中规版冬季高速测试 续航定格350公里(特斯拉model 3冬季续航)
这里是腾讯汽车官方汽车科技公众号
点击上方“汽车AI科技”
选择“置顶或星标公众号”
最新汽车科技消息,第一时间送达

文/常岩 活动支持/王宇波、王博、刘博特斯拉杀手生了很多,真正能打的只有两个。两兄弟一高一低,前者叫高速、后者叫低温,没有什么纯电动车能够对这两位的攻击进行免疫。

Model 3 Performance 身上也有一高一低,高指的是 Model 3 拥有特斯拉在售车型中最高效的三电系统,低指的是 Model 3 是国内消费者能买到的最低价的特斯拉车型。拿到国内第一辆媒体试驾车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对它来了次“惨无人道”的极限压榨。情况介绍现在已经晚上两点了,人老了话容易说不清楚,基本情况我想到什么说什么。车是特斯拉官方上了临牌的第一批车,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总里程只有 85 公里,可以说是新的不能再新的一辆车了,轮毂为中规版的 19 寸性能轮毂,并没有随车的轮毂罩。

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平均车速,我们于晚上 9 点出发,出发时气温已经低于 0 度,全程平均气温在 -3—-5 度之间,结束时已经达到 -8 度。整车一共 4 位成年男性,体重分别为 60、65、75、75 公斤,再加上其中一位来自外地,车上还装上了他的全部行李、四套摄影摄像器材以及大量的饮品零食,整体重量可以估测为 300 公斤。个人看来,这个重量也基本符合一家三口过节出门等情况下带上行李的重量。

空调是电动车冬季续航的大敌,我们在过程中全程开启空调,出发时约半小时设置温度为 24 度,后因为车内太热改为 19.5 度,每当车辆停车时即关闭空调。因为车流较少,我们在高速公路上 95% 以上的时间开启 AutoPilot,对能耗有很大帮助。能耗结果重要的数据放前面,我们一顿风骚极限操作的结果是,整车从满电 100% 跑到表显 6 公里一共行驶了 348.7 公里。路程选取的是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银座和谐广场出发,直到京承高速的司马台收费站,再折返至出发点,选取这条线路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试驾车临牌不能驶出北京范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有多家媒体选择在这条线路上测试续航,方便大家比对。

我们使用高德地图纪录每段行程的里程和平均速度,用挂于车顶的索尼 A6300 录制屏幕的里程数据变化,用 GoPro 录制外部路况,具体视频会整理后放出。满电时,车辆显示剩余续航 495km。

去程路况分为三段,首先是沿三环一直到京承高速,随后一直行驶到密云服务区调试设备,最后一直到司马台长城收费站。(主要是大家摩拳擦掌,都想开上一番,所以互不相让)

路程合计 149.2 公里,用电 33kWh,平均电耗 222Wh/km。

返程只有两段路程,前一半是从司马台收费站直接跑回北京,后一半则是从京承高速收费站到出发点。(体现出大家归心似箭,想念被窝远超想念续航的真是情感)

此时路程合计 296.7 公里,用电 64kWh,平均电耗 215Wh/km。

车辆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频繁提示充电,剩余电量 12%,表显里程 59km。此时我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既定任务,但是远道而来蹭车的电池王意犹未尽,自告奋勇地表示想要主动去完成把 Model 3 电池耗尽的壮举。毕竟我们腾讯汽车是一家没有任何经费的媒体,像别的媒体那种把电动车跑没电上拖车的 Show 的费用我们是出不起的,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关闭空调、在市区里以 60km/h 等速的状况继续跑下去。由于误操作,最后阶段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整段的行程图,但从最下方里程表可知,共匀速行驶了 53km,平均电耗惊人地低到了 139Wh/km 左右。
最终,在行驶了 348.7 公里之后,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了电池王的真实意图是想把电耗尽之后霸占此车共度良宵,因此我们及时打断了它的非分之想,开始充电。几点看法考虑到我们路程中还是有不少的城市环路路况,因此 Model 3 Performance 的纯高速续航在 300-350km 之间。虽然很多人形容我们的这次测试是“绝对的极限”,但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天气还没到最冷,速度也有很多地方限速 100km/h,因此我觉得可能最极致的情况下这个续航还会更短,但我们测试的成绩很符合车主的日常。
从绝对结果讲,这个数据可以理解成为当前纯电动车在同样路况下的绝对标杆成绩,基本可以实现从北京到石家庄这种临近核心城市之间的无充电通勤,但这也对驾驶员对路况的判断有密切关系,缺乏电动车使用经验的用户可能在最后还是要面临是否要中途补电的灵魂拷问。轮胎和轮毂还有继续优化续航的可能,电池王就打算给自己的车换一套更轻的锻造轮毂,同时安装上官方给予的轮毂罩也能更好的延长续航。
不过 Performance 的后缀也在提醒我们这车的主战场并不应该放在续航上,明天我们会带它去干一点性能车该干的事情。敲完这些字已经凌晨 3 点多了,我们不是第一家拿到车的媒体,但我们应该是最拼的出内容的团队,背后的原因,应该就是热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