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招不到人,车企真的留不住“大神”?(百万年薪的行业和职位)

admin2年前行业信息425

没有人会不相信电动化和网联化就是汽车行业新的未来。然而,当整个行业开足马力向未来进发时,却与一个尴尬的现实不期而遇:人才不够用了。

准确的说,是高端人才不够用了。

以智能化高端研发人才为例:领英数据显示,横向比较中、美、德三国的汽车行业智能化人才结构,我们会发现,中国具备自动驾驶研发技术的人才增长率达到了近四成的超高水平,但整体智能化人才2.9万人的数量远少于美国的16万人和德国的近4万人。且中国有近四分之一是工作不到5年的“新兵”(美、德均在17%以下)。

相比美德等汽车强国,中国的汽车智能化人才增长率最高,但资深人士少,人才总数少。这意味着,即便中国卯足了劲儿培养汽车人才,但短期内依然无法填补高端缺口。

但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全球主流车企已经全面转向电动化、智能化,顶级车企均已宣布了变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比如奔驰在其2039愿景中,就表示了提速驶向“全面电动和软件驱动”的未来,要在2030年前,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做好全面电动的充分准备,致力于全系产品阵容的电动化及全面实现业务碳中和。

梅赛德斯-奔驰步履坚定,不断提速驶向“全面电动和软件驱动”的未来

与之呼应的是,中金公司预测,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约943.1万辆,同比增长四成有余。而中国市场更是用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649万辆、前九个月L2级自动驾驶乘用车销量477万辆的成绩回应了趋势。

发展越好,缺口越大,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成了车企们甜蜜的烦恼。而跳出人才本身,汽车行业的人才问题实际上遭遇了更大的结构性天花板。

抢人,车企与大厂必有一战?

车企的高端人才缺口有多大?虎嗅综合多家报告分析,保守估计中国的智能化人才缺口近3万,新能源领域人才缺口在10万以上。

车企如今面临的人才荒,有行业整体加速变革的原因,有其他强势行业的掣肘,也有产业链“上下左右”的拉扯,更有车企之间的“左右互搏”。归纳起来大致有三:

第一,汽车智能化变革vs互联网行业升级。

自动驾驶是车企重兵投入的领域。比如,奔驰在德国获得全球首个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的国际认证。在今年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奔驰将该技术的研发测试车带到了国内,交流的同时,也是向业内秀了一番肌肉。

与此同时,奔驰在旗舰车型上同步应用了MBUX超联屏、“零层级界面”创新科技、AR实景穿越导航、“读心感应助理”、无限CarPlay投屏等功能,显示出拥抱智能化的决心。

而实现这些则需要大量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努力。2022年3月,奔驰宣布落地上海研发中心,聚焦于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将把数百名智能研发高端人才招入麾下。车型的智能化水平全面升级,让“程序员”们成为了车企争抢的目标。

但车企推动智能化的同时,也恰逢互联网行业借助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寻求“第二曲线”的时期。现实是,相比于互联网公司,车企在智能化人才数量上不占优势。

据分析,全球数字化人才总计七千万,互联网和ICT领域占去两千一百万,汽车行业仅拥有一百万。汽车行业智能化提速,车企必须杀入互联网大厂的腹地去抢夺人才。

在竞争人才的白刃战中,能与大厂掰掰手腕的车企并不多。比如,智联招聘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榜单,车企中,奔驰位列第一梯队,而字节、百度、腾讯、京东、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大厂则频频组团入榜。

“大厂”在智能领域树大根深,车企需要提供让高端人才感到适应的支撑体系。这也是奔驰等巨头持续加强研发中心布局的动力。

第二,电动出行正在全链条繁荣。

汽车行业的新能源人才流动频繁。新能源车型销量井喷也引发电池、充电、电力服务等行业繁荣,电动化人才向“上下左右”流动的空间都很大。因此车企也面临着新能源人才流出的问题。

车企作为电动化主要推手,拥有最多的电动化人才储备,也面临着最大的人才缺口。比如,早在2010年奔驰就在国内布局电气化领域。十年前,国内一些车企的公共交通车型开始成熟,消费型电动轿车也投入市场。

而到了2022年,头部车企的新能源平台已经进入更新换代周期。奥迪、宝马等车企的第一代新能源平台已有多款车下线,而新一代平台也将在2023年开始推出量产车型。在经历最激烈的“全面电动”战略之后,奔驰推出的21款车型中已有8款为纯电车型。而奔驰EVA平台量产了划时代的EQS、EQE车型之后,更新的MB.EA平台也将开启新一个时代。

新能源近年的蓬勃发展助推了整个电动出行生态开始繁荣,包括动力领域、电池领域、充电领域、电动服务领域等等。电动化人才供不应求。整个链条都想到车企“挖脚”,车企成了向外输血的“黄埔军校”。媒体报道,有的电池厂商为了抢人才,普通工程师薪酬直接翻倍,一些高端岗位更是宁肯废掉也要“先挖来再说”。

问题是,车企的电动化进程也只是序章,车企在电动化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其中对华投入成为重点。2021年10月,奔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在北京亦庄建成,总投资11亿人民币,在研发能力的全能性基础上也包括对新能源车型的测试和研发,可同时容纳约1000名研发人员。

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本土研发布局,为梅赛德斯-奔驰培养面向未来的本土研发人才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外媒报道,奔驰将从2024年开始调整其电动动力总成系统(包括电池组装、电动驱动单元和车轴)的全球生产网络。北京厂区成为德国本土之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2025年,基于MB.EA纯电平台打造的“核心豪华”车型也将在华投产。

显然,车企此时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电动化人才。

第三,车企在新势力进程中“加速快跑”。

车企之间争夺人才“左右互搏”的情况也的确存在。一些车企开启了“快速迭代”,从年年推出新车型,变成一年推出好几个车型。智能化的功能和服务开发也是“小步快跑”。

在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车企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人才入职后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汽车行业猎头表示,前几年猎头们还在忙着帮“蔚小理”从传统车厂中挖人,但随着各大互联网科技巨头加入造车行列,猎头们又在从这三家反向挖人。互联网企业和车企的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

留人,攻心为上

归根结底,车企怎样才能留住高端人才?在笔者看来也有三点,而钱只能说是最表面的一环。

一是投入。钱要砸,还要砸房子砸地。

曾有车企大佬感慨车企“百万年薪招不到一个好的数学大佬”。但薪酬只是表象,支撑体系才是长久之计。毕竟智能化研发岗位薪酬增加是普遍现象。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调整进行人才结构再平衡。

比如,梅赛德斯-奔驰就在中国组建了德国以外最全面的研发网络,在京沪两地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其中,北京研发技术中心首次将研究、工程开发、模拟和道路测试等各领域研发力量聚合一处,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可以容纳约1,000名研发人员。上海研发中心则聚焦智能互联、自动驾驶、软件及硬件开发和大数据等领域,计划吸引数百名科技人才。

从行业整体来看,以往车企整体对智能技术不太重视,核心技术以外主要靠供应商。但如今形势下,车企必须加强研发,全链条掌控。因此,布局一整套研发网络成了车企重视研发人才的体现。

二是营造。如今,车企纷纷要摆脱汽车行业给人的刻板印象,以灵活、人性化的形象面对求职者。这一点,头部车企起到了好的榜样作用。比如奔驰的多元文化、绿色办公环境、多种类型的活动,以及专门针对“Z世代”求职者的一系列改变,都传达了不一样的信息。

梅赛德斯-奔驰推行兼容并蓄的多元企业文化,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凭借兼容并蓄的企业文化、人性化的办公环境、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连续多年获得2022中国十佳健康雇主、优兴咨询“最具吸引力雇主”、领英(LinkedIn)“2022年全球吸引力雇主”等多个雇主奖项。在年轻职场人中,奔驰还凭借创新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连续四年蝉联实习僧“2022最爱雇主”,逐步建立大学生心中的影响力。

在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执行副总裁白雅琪(Biljana Jelacic)看来,面对电动化、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奔驰更要通过“全面赋能员工,不断激发其创新潜能,继续为中国客户提供令人心之所向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扭转。曾经人们觉得程序员是怪人(nerd),如今人们觉得互联网很酷。如何让更多人觉得汽车很酷,造车很酷?只有用产品说话。

车企做出了一些改变。除了未来感的外形、智能座舱和不断刷新的零百加速成绩之外,更多很酷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比如奔驰的vision avtr概念车,从《阿凡达》电影中汲取灵感,轮毂、座舱等部分融入了神经触突、中央扶手等与自然联结的元素,背部的33个多功能皮瓣随着车的行驶状态打开与收拢,整辆车宛如外形精灵一般。avtr刷新了人们对车的认知,单条视频youtube播放量达到4300万,并且引发疯狂讨论。

车企的每一次努力都帮助造车成为一个“更酷”的事业,从根本上扭转大众的认知。

结语

毫无疑问,抢人就是抢未来。

在电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确定的未来之时,对相关人才的争夺将会进入更加白热化的阶段。可以确定的是,单纯砸钱只会让行业陷入尴尬。而通过体系化的投入、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和彻底扭转大众的认知,会让一些车企赢得人心。

相关文章

静态评测LYRIQ锐歌,纯电SUV领域新贵,通用在它身上投入了全部的心血(锐锐锐锐)

静态评测LYRIQ锐歌,纯电SUV领域新贵,通用在它身上投入了全部的心血(锐锐锐锐)

以如今角度来看,纯电汽车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大有取代燃油车的势头,而且目前国内的政策也在积极推动纯电汽车发展,于是乎,不仅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大力开发纯电汽车,就连一些燃油车的龙头车企也将精力...

长城汽车定调新能源化路径:2025年之前主推四驱插混车(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有哪些型号图片)

长城汽车定调新能源化路径:2025年之前主推四驱插混车(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有哪些型号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帅国 2023年,长城汽车开始加速新能源化,并将方向瞄向了四驱插混。这意味着在新能源赛道上,长城汽车依然选择了品类创新的路径。 3月10日,长城汽车在保...

车载导航五大品牌,车载导航仪哪个品牌好?双11汽车导航仪推荐!(车载导航仪排名前十的品牌)

车载导航五大品牌,车载导航仪哪个品牌好?双11汽车导航仪推荐!(车载导航仪排名前十的品牌)

车载导航是基于车载GPS,配合着电子地图来进行的驾驶员的好帮手,是可以方便且准确告知车主目的地最短或最快的各类路径的汽车配件,那什么品牌的车载导航品质最好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并简单介绍十大车...

杭州魏老爸:这样的“人造肉”你敢吃吗?我先尝为敬(魏老爸评测上央视了)

猪肉吃不起了,“人造肉”来了。 在这个“猪肉也不自由”的时期,“人造肉”的消息仿佛给了大众一个出路。略显“惊悚”的名字,丝毫挡不住其爆火的趋势。可“人造肉”究竟是什么?真的能吃吗?靠...

花26万在4S店买到事故车!这店竟还是奔驰官方严选?(4s店售卖事故车)

更多汽车资讯,下载畅驾客户端一起耍吧! 买二手车容易“踩雷”,所以不少消费者选择在品牌4S店购买,但4S店销售的认证二手车也不一定靠谱!最近市民牟先生向交通新闻热线65150808(...

检测结果慌得一批 廉价汽车香水/香膏的危害性不容小觑(汽车香水好还是香膏好)

汽车香水/香膏是人们常用的改善车内空气味道的汽车用品,相信很多车主朋友们的爱车里面都有配备。不过,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放置在车内的汽车香水/香膏的挥发速度也明显加快了。有些车主朋友不免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