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 让“四大金刚之首”实至名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汽车消费
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从推进市场设施联通,到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从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到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统一,这一关于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文件被学界和业界认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各行各业立即行动起来。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注意到,当年7月,商务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建设全国统一汽车大市场,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二手车限迁,优化完善二手车转移登记,有效促进市场互通、规则互联、供需互促,加快形成高效流通、梯次消费的全国统一汽车大市场。
一
“汽车在社零总额中一直占10%的比例,买车就要烧油,如果加上油,这两项占到社零总额的比例接近15%,所以说汽车作为‘四大金刚’之首是实至名归的。”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这样表示。他说,商务部将重点抓好稳定新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畅通汽车报废更新等四方面工作,“要通过政策激励、举措落实,让汽车消费一直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从而发挥对整个消费的拉动和带动作用。”
毫无疑问,汽车消费是继住房消费之后的一件“大宗消费”。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686万辆,同比增长2%。而同期,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下降0.2%,更加可见汽车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注意到,在刚刚开幕的两会上,如何促进汽车消费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今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向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记者发现,这些建议围绕汽车消费、国产芯片应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等内容,聚焦汽车行业和民生热点领域展开。

冯兴亚表示,希望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时,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加快推动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汽车循环流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芯片成为汽车产业竞争和产业生态创新重构的核心。”冯兴亚表示,近两年芯片短缺有所缓解,但算力和稳定性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仍较低。芯片产业链发展结构失衡,国产化应用体量不足、拉动效应不高,国产芯片的整体配套保障仍有待提升,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他建议,要大力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一是从政策层面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推动“卡脖子”及高端芯片的研发及应用,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在芯片的研发端、应用端以及汽车消费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针对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条的鼓励措施;二是加速完善汽车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车芯片应用保障机制,完善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
二
提到汽车消费,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二手车买卖。正如上述商务部人士所说,应“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全国84个城市汽车保有量均超过100万辆,汽车消费已经进入“换购”的时代,即消费者购买一辆新车,常常要先卖掉旧车。因此,二手车的顺畅流通,对促进汽车消费更显重要。
这正是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思考的问题。今年是姚劲波进入履职的第6个年头。作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连续6年向全国人大建言献策。今年,他向大会提出4份书面建议。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份题为《畅通大循环,激发汽车消费潜力》。

姚劲波这份建议主要有两点内容,一是长期确定二手车增值税减按0.5%征收政策,二是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二手车交易便利化水平。
他说,为引导二手车交易模式向规模化、品牌化升级发展,202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二手车经销有关增值税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从事二手车经销的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由原减按2%征收增值税改为减按0.5%征收增值税。随着2022年10月临时号牌、反向开票等政策的出台,相关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对扶持优质经销型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汽车消费逐步发挥显著作用。为巩固前期成果和努力,让政策体系持续发挥应有价值,建议长期确定二手车经销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政策。
姚劲波说,在具备条件的二手车交易市场、经销企业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应完善配套服务,通过科技手段赋能,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二手车交易、纳税、登记、保险等“一站式”服务。探索线上二手车交易市场模式;在具备条件的互联网经销企业设立网上机动车登记站,实现“网上过户”功能。伴随着二手车限迁政策的打破,跨区域的车辆交易将快速增加,为推动二手车在全国范围内的大流通、大流转,建议进一步简化交易流程,实现交易方在车辆所在地直接办理汽车转让登记手续。
会场内外,关注新、旧汽车消费的大有人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此前撰文表示,结合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结构性趋势性变化,以及面临的主要风险,2023年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宜更多关注更新升级消费。
“当前在我国乘用车保有量中,车龄超过6年的大约有1亿辆,已经进入更新升级阶段。这些车辆每年更新1%,将拉动汽车销量增速约4个百分点。促进更新置换需求加快释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较大空间和弹性的政策发力点,甚至是中长期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重点。”王青说。
三
如何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中,李书福就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非常清晰,产品琳琅满目,并建议“大家多多选购中国生产的新能源产品”。

据李书福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消费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去年出口了67.9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20%。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迈入700万辆规模,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为25.6%。李书福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具有几个特点:第一,战略非常清晰,方向很明确,目标也很具体;第二,执行、推广、实施非常严格,很有序,管理得很好;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始终围绕着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生态链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消费体验也越来越好。“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很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爆款’汽车产品,出现了消费者排队购买的现象。我建议大家多多选购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李书福说。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冯兴亚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增长3%,对此我有信心。”冯兴亚建议,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
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购置补贴政策历经13年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但记者发现,在一些省市,“国补”退场,“地补”接棒。
今年2月6日,河南省商务厅等1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通知》,从扩大新能源汽车流通消费、繁荣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加快发展汽车平行进口、改善和提升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六方面提出多项具体政策措施。
再看看贵州。一个多月前,贵州省商务厅等20部门印发《贵州省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要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执行国家现有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及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规定,积极支持引导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些年来,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不断壮大。有了它的加入,“四大金刚之首”的体量更加庞大。随着汽车消费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新、旧汽车消费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市场会越来越成熟,消费升级将惠及每一个家庭。
作者 |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喻山澜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