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车评人能真正影响销量?——6位一线汽车销售说点真心话(车评人推荐的车)
车评人通过介绍车来盈利,一直是争议性极大的职业。有些车评人说自己的影响力大到足以影响销量,话说回来,销量的涨跌必然能被一线销售感受到,所以不如从结果来看看谁到底才能真正影响市场。
问题拆分如下:
1,进店客户中线上客户比例占比多少?
2,哪个渠道是客户来源最多的?
3,是否见过因为车评人的内容来买车的客户?
4,是否有车评人曾经真实影响过你们这个品牌的销量?
5,如果车企要做投放,你希望厂家投给哪个车评人?
6,如果车企要做广告,你最不希望厂家投给哪个车评人?

目前疫情期间,线上客户占比50%以上,来源包括官网、懂车帝、抖音、高德地图等。
懂车帝客户最多,因为目前大家看车,基本都会先打开懂车帝,搜着搜着就搜到门店和对应销售了。
特斯拉在网上乱七八糟的段子比较多,毕竟流量密码。网上对特斯拉的评测也是层出不穷,甚至其中有些机构就只做特斯拉这一个品牌的内容,比如小特叔叔等。
几乎所有客户到店里,都会提到一些特斯拉的网络观点,但也几乎没有人提到是具体看了哪个车评人的内容才产生意向的。
车评人能影响销量的没有,倒是去年4月河南刹车失灵事件,那位车主倒是以一己之力影响了大半个季度特斯拉的销量。
第二季度我们地区新车销量腰斩,甚至还有很多已经定车的客户直接退车。当时公司还做过统计,把因为刹车失灵的原因想要退车的订单做一个梳理,收集起来上传浦东公证,后面也没有啥消息了。
特斯拉在线上投放这方面还是需要广撒网,可以找一些小网红之类多做宣传和种草。毕竟科技产品,很多人并不是因为参数而买,更多的是跟风,网红效应还是很明显的。
最不希望投放传统的大V,充值很厉害的那种。因为现在感觉凡是他们叫好的车型,网上都会骂声一片。

日常店里线上和线下的客户比基本是四六开,线下大多都是老客户介绍或者冲着品牌来的,来日产看车的客户对这个品牌的第一印象就是省油,坐着舒服,贼耐开,不过新奇骏是个例外……现在大多数客户对于新奇骏的印象是:呦~这不新奇骏吗,好久不见这么拉了,都上三缸啦?(拜TMD某车评人所赐)
因车评人内容来买车的客户真没几个,大多数都是冲着日产品牌力才过来买的,要是靠车评人的影响来买车怕是汽车销售都要被饿死。
本篇横评别的销售是啥情况我不知道,但感觉日产应该是受车评人危害最大的品牌了吧?具体案例:新奇骏的槽点就是三缸,搭载了三缸本来就不是啥好事,结果给某车评人一宣传全天下都知道了(温馨提示:就是那位大喊跑XX太好玩了的),现在邀约的时侯经常出现以下场景:
我:您好,我是XX日产专营店的销售,之前您留资关注新奇骏,咱们有时间...
客户:拉XX倒吧,网上那个搞车评的吹三缸都快吹出花来了,我就想问问他自己买了吗?他自己天天开吗?他推荐给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了吗?如果你的回答全都是肯定的,那我也可以当个20万买三缸的冤大头,咋样?
我:……(某车评人,听我说谢谢你!)
真的……是人是鬼都在狂,只有奇骏在破防。
真心希望厂家投放找个好点的车评人,只要别找这么没溜的就行,一己之力让新奇骏成了众多日产销售的噩梦,您搁这反向Q呢。

我们店的线上客户占比很低,大概在5%的样子。线下自然进店的客户来源最多,因为在商场开店,商场的客流就是我们的客流,所以蔚来也都是在重奢的高端商场开店,购买力也稍微有保障一些。
看车客户对蔚来的第一印象就是好看,能换电,搭配比较丰富。老车主推荐,或者身边有朋友用蔚来的比例很高,基本上聊天画风都是我的朋友xx就在开这个车。
买蔚来的客户很少听说有看车评的,又或者会看车评但绝对不去听风就是雨的盲从,大家更愿意独立思考。
网络车评里,蔚来的底盘负分进步到了底盘零分,但是对销量没啥实际性的影响。而且有个神奇的现象,偶尔反馈底盘不好的用户基本上都是低换高,如果是同价位平换车型,又或者是高换(添)低的客户,普遍都觉得还好,挺舒服。
如果厂家要投车评人,我的观点愿意投就投,但没什么必要,况且,真的有为爱发电从不充值的车评人吗?

店内的客户线索比例,网络部分占比在20%-30%的样子,其中自己接待的客户中,通过懂车帝来的最多,可能是因为抖音的引流,很多客户不管是了解车还是对比价格都是在这个平台上查。
很多原来对比亚迪不算太了解的用户,往往是抖音刷到了,感觉比较好奇就到店里来看看。此外线下的来源中,也有很多客户是因为看到身边朋友同事都买了比亚迪,自己好奇心就起来了索性到店试试车。
在比亚迪工作这么久,没见过因为哪个具体的车评人内容来买车的客户,也没见过有哪个车评人凭一己之力影响了品牌销量。
如果厂家要投放车评人,那我个人比较喜欢韩路,讲车风格清晰直接,技术分析也比较到位,最不希望厂家投放的就是开奇骏去沙漠的那位,没别的原因,就是太水了。

我们店的线上客户线索比例在30%-40%,目前主要渠道是懂车帝,其次是抖音。小鹏P7大部分是因为用户刷到推送的广告,看中了颜值和智能,尤其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你越看越给你推送。
也遇到看了车评人内容来买车的客户,但不多,不超过10%。小鹏还好,没有发生过很严重的车评人事件。倒是因为很多网红博主提车打了一波广告,会有客户进展厅说这就是某刚学长同款?
现在网上的车评人鱼龙混杂,门槛也很低,各种猫猫狗狗都在平台上说车,同样的文案,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模板。无非就是各种擦边球和软营销。我更喜欢从传统汽车网站过来的老牌车评人,不过现在汽车杂志也没人看,如果非要选一个车评人,我投大老师韩路一票。
如果总部要投车评人,最不希望选抖音上的动物园说车这一类,花钱不少又没有效果。这种类型的车评人都是以流量为主,没有实质的内容,对买车和用车的参考性基本为零。
我们店线上来源的客户比例在40%,其实实际中区分没有那么明显,因为现在的客户都是多渠道了解车辆,比如汽车之家、懂车帝、抖音,还有老客户介绍等,线上了解,线下到店看车大概就是目前客户的买车方式。
很多客户对传祺的第一印象是分不清到底是国产还是合资,因为都是广汽开头,本田、丰田、三菱的门头还有传祺的logo。
有大概15%的人会通过车评人的推荐介绍来看车,抖音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搜索去百度的习惯。然后厂家在看到了这个现象,在这方面增加营销投入,所以看了车评来选车的比例有所上升。
说到被车评人影响,那不得不提影豹,刚上市一大批车评人的疯狂输出,造就了新国产三宝:影豹、MG6、UNI-V。影豹现在销量一塌糊涂,终究是被这些车评捧杀,抬得高摔的惨,从月销1万多到现在月销2千余,直接跌落神坛。
如果厂家投放车评人,我认为真实的车主更有效,其实完全可以引入之前汽车之家车主精华帖的内容形式。真实的体验和长期的拥有才最有说服力,而不是花几十上百万请车评人来念稿子,注重产品本身品质也是重中之重。
另外,最不希望厂家投放的就是动物园车评系列,假大空,引人方案,仅代表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