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专栏| 德权威机构评估,上汽MG4电动车优于大众同档车,推翻对中国汽车的不良印象!(上汽mggs)
在素以严谨和铁面无私著称的德国新闻人眼里,中国汽车只有通过了ADAC或Auto-Bild的横向对比测评,才能真的算得上进入了德国市场。
德国人对汽车原产国并不十分感兴趣,而是更在意汽车能否通过测试并获得好评。这一特性对于外国汽车而言有利有弊,例如,这一方面大大推动了韩国汽车品牌起亚和现代在德国的崛起。但另一方面,中国江铃陆风汽车2005年在进入德国市场前就在Autobild的相关测评中吃了大亏。
▲图源:Autobild
这份测评报告如此评论道:“这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汽车?”因为20年以来从没有哪辆汽车像江铃汽车一样在ADAC的碰撞测试中毁坏得那么严重。由此可见,测评人员并不关心全球权力斗争、利益集团对抗或政治制度异同,他们只在乎这一点——性价比如何和顾客的感受是否良好。
即使推出了新一代汽车,江铃依旧还是在Autobild的严苛测评中屡屡碰壁。该机构2013年还专门派人到中国实地调查,最后发布了一份以《中国汽车就是如此糟糕》为标题的文章,并表示他们对中国汽车的质量“感到十分震惊”。
▲图源:MG Motor Deutschland GmbH/Marcus Werner
但仅仅4年后,他们对中国汽车的评价就发生了转变:“参与测评的汽车以其现代化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与时俱进的技术征服了我们。”不过,他们仍指出这些汽车尚有不足之处,比如“汽车底盘、方向盘和驱动部件之间的联动不够协调”,而原因在于“经验不足”。
上汽集团连续17年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
而在德国最畅销的中国电动汽车MG4现在也面临着与大众ID.3电动汽车的横向对比测评。这款汽车不是蔚来品牌,也不属于2022年电动汽车全球销售总值几乎超过特斯拉的比亚迪公司,而是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中国国有企业上汽集团旗下的产品。有趣的是,它还是大众汽车在中国最重要的合资企业合作伙伴。
上汽集团位居全球500强企业中前70强,共有25000名员工。该集团凭借530万辆的年销量在中国市场连续17年蝉联第一。其中,有一半是自有品牌,100万辆是电动汽车。而包括迷你五菱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销售量惊人地增长了46%。
▲图源:Handelsblatt
与2021年相比,上汽集团2022年的汽车出口量增长了近50%,高达101万辆。据全球数据公司(Global Data)估计,该集团旗下的电动汽车出口量已超过了大众汽车(88万辆),仅次于美国特斯拉(160万辆)和中国比亚迪(150万辆),位居第3。
得益于上汽集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汽车公司2022年在本国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了50%(增长率为22.9%),而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仅增加了3.3%(总份额为18.9%)。此外,即使是在经济十分不景气的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增长了2.2%。
MG4凭其“侵略性”成为德国最成功的中国电动车
虽然上汽电动汽车MG4在德国上市还不足2年,但已经成为德国市场中最成功的中国电动车,2022年的销售量达到了1万辆,超过了意大利的阿尔法-罗密欧汽车(Alfa Romeo)以及日本的斯巴鲁汽车(Subaru)。
虽然MG4的销售尚未能像五菱迷你电动车(增长率34%)、特斯拉Y(127%)、比亚迪宋 DM(417%)、大众朗逸(Lavida)(-3.8%)那样位居中国最畅销电动汽车之列,但它在ADAC的测试评估中的表现优于大众ID.3。这不禁让测试人员感叹:“它将替代大众汽车的地位吗?”
▲图源:F. Roschki
MG4曾是著名的英国品牌,现在只是一个单纯的名号,因为它已被上汽集团接管近20年。于测评机构而言,更重要的是MG4是否有向其合资伙伴大众汽车学习或采用相同的设计。
然而,单单在外观设计方面,ADAC就发现了MG4的“侵略性”,这与大众“华而不实的设计”截然不同:“汽车内部整洁有序,尽管还未达到最佳,但总体设计极具独创性,这是中国汽车制造商从未达到的高度。”
至于德国人看重的驾驶实操性,测评人员也发现MG4能让驾驶者感到十分愉悦,因为它在运作时非常安静。不过,从这款电动汽车的预生产模型来看,虽然它拥有许多辅助系统,但在快速转弯这一功能上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图源:MG
MG4的续航能力也十分令人印象深刻:配备的64千瓦时电池能让它在满电状态下行驶360至380公里;该电池可在在35分钟内从10%充电至80%。此外,它还有7年或15万公里里程内的保修期,并比ID.3便宜4000欧元以及提供更多配套设备。
ADAC在测评后总结道:“如果不考虑品牌形象、经销商网络以及保值程度,大众ID.3在MG4的性价比面前不具备任何优势。”
“中国汽车的体验感比德国汽车好”
Autobild更希望对这两款汽车的体验感进行考察,而不是仅仅得出一些干巴巴的数据。于是他们进行了进一步测试。他们在测试中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MG4看起来显然更有活力”,因为它比ID.3要长7厘米。尽管大众这一款电动车的后座更宽,行李舱也有更多空间(100升),但同时它那多出来的台阶却十分碍事。
▲图源:MG
Autobild内部得出了明确和严苛的结论:“中国汽车的体验感比德国的好。MG4的表面材料不仅质量更高,也更为精致。”ID.3在今春的改头换面或许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大众汽车显然已经落到了中国汽车之后。虽然大众在不断追赶,然而中国人也从没有停下改进的步伐。
《图片报》的结论让大众汽车不得不面对这一划时代的事实:“中国人只是照搬大众汽车的东西吗?不,MG4的表现比大众的ID.3好太多了。我们不仅青睐它的材料外观,还喜欢它亲民的价格。上汽集团的这款车起步价25000欧元,比ID.3便宜6000欧元,这听起来比大众汽车更像是大众的汽车。”
▲图源:Autobild
就在最近,奥地利汽车俱乐部(ÖAMTC)和挪威汽车俱乐部(NAF)还在挪威测试了29款电动汽车在最低温度至零下19度的环境中的续航能力。在如此低温的状态下,上汽集团的SUV车型Maxus Euniq6的续航能力仅仅减弱了10%,位居第一,特斯拉(-16%)、MG4(-17%)紧随其后。而宝马i7 xDrive60、奔驰EQE 300(-33.4 %)和大众集团的斯柯达Enyaq Coupé RS(-33 %)则在这一测试中表现比较差。
类似的汽车测评可能在以后会变得十分常见。因为比亚迪、蔚来、欧拉、领克和极星汽车今年正在向德国市场进军,甚至有可能同时推出几款车型。另外,中国汽车制造商也极有可能以更实惠的销售价格来实现在德国市场的崛起。
(欧洲时报德国版实习记者萨姆沙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