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比GK5还要毒的车,试驾完你就明白了!(这台电视机和那台一样贵的英文)
在2017年初,C-HR的登场却让台湾地区的小型SUV市场瞬间沸腾。它是第二款使用TNGA平台的车型,而且将来也会出现在内地市场中,目前已经有媒体拍到C-HR测试车的内地谍照。鉴于C-HR的高人气,爱卡汽车经由特殊渠道争取到台北的试驾机会,一起来看看吧!
C-HR是第三代RAV4在日本停止销售之后(第四代RAV4并未在日本销售),首度出现的“3号尺寸SUV”。从设计图到量产车,C-HR一直维持非常炫的外观,不再有“概念车很酷,但是量产车很逊”的情况发生。
C-HR在台湾地区的售价为新台币89.9万元-107.9万元(约为人民币20.36万元-24.44万元),车辆由丰田土耳其工厂所生产,内地市场将会以合资生产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
外观设计方面
第一眼看到它,就觉得车身线条非常立体。线条锐利的不规则大灯造型延伸至原本中网的位置,赶上了最近各个车厂“开眼角”的流行,而且开的挺彻底。前保险杠造型充满层次和锐利线条,像是日本漫画中的机器人。
灯具的样式让人想起雷凌的设计风格,不过C-HR看起来更加夸张,大灯几乎快要延伸到A柱了,而且还与翼子板造型融为一体,看起来非常梦幻。此外,这次试驾的C-HR是台湾地区市场中的顶配车型,其大灯、日行灯、前雾灯以及转向灯都使用了LED光源。
虽然是一辆SUV,但是C-HR用上了接近溜背的设计。如此一来可能对行李厢的承载能力有所减损,但是它的外形应该可以让你忘掉这些不便。
配胎为米其林Primacy 3,尺寸为215/60 R17。从配胎上就能看出,C-HR是一辆非常纯粹的城市SUV。另外,相较于炫酷的车身线条,轮圈造型就显得一般了。
车尾的线条甚至比前脸更加夸张,线条锐利又立体。你喜欢这样的设计吗?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设计过于复杂,但是我却觉得它非常有层次感。
内饰设计方面
打开C-HR的车门,你会感到一阵惊喜,通过布满中控台、挡把座以及车门板扶手处的黑色镜面烤漆,搭配中控台上方的棕色皮革软质塑料及车缝线,让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即便中控台下方以及车门饰板均为大面积硬质塑料,依然不减C-HR的年轻化与科技气息。
利用四种不同的材质和配色打造出多层次的视觉感受,不过也有些人觉得这样的设计太过于复杂,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方向盘的造型还算不错,但若是握把能再加粗点会更棒。双炮筒仪表盘看起来动感年轻,显示简单明瞭。中间是4.2英寸的液晶显示屏,能显示出四驱系统状态、驾驶模式、平均油耗等信息(右上角为混动车型仪表盘)。
中控台上方的7英寸屏幕搭载了台规车型专属“Drive+随行驾驶系统”,并且具备触碰功能,不过像是卫星导航以及行车纪录仪等辅助功能则是需要另外选配。7英寸液晶屏幕下方则是台规车型全车系标配的双区自动空调,这次试驾的高配车型更标配nanoe空气清净系统。
乘坐空间表现
前座部分,尊爵AWD标配皮质座椅,双前座均采用全手动调整方式,关于这点我个人认为有点小气,但质感、腿部支撑性与包裹性都具有一定的水平。
至于后排座椅则是附带中央头枕,但是地板中央凸起明显,不利于中间乘客的乘坐,而且它也没有后排中央扶手,让人觉得C-HR似乎不太重视后排乘客的需求。
虽然台北特派员没有拍摄几拳几指的照片,但是前排空间还算不错,并不会逊于同级别车型(图中体验者身高1.69米)。后排空间表现仅能说够用而已,虽然腿部、头部都还有剩余一些空间,但是没有太多余裕。如果是身高超过1.8米的体验者,空间可能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动力及试驾感受
车型搭载的发动机代号8NR-FTS,排量1.2L,最大功率为85.3kW(116Ps)/5200-5600rpm,最大扭矩为185Nm/1500-4000rpm。传动部分匹配CVT变速箱,并且附带7速手自一体功能。
在市区行驶的时候,你能明显感受到它的外观虽然很动感,但是动力并没有什么运动感。
受限于车身重量和动力输出,C-HR给人的动力感受实在和外观有些落差,如果有1.5T动力总成的选择,相信会更加适合国内市场。
台北市的路面品质并不是很好,但幸好C-HR提供了非常好的舒适性,底盘有欧系车的扎实感。
在上坡时,它的动力表现并不是令人很满意,但是将场景转换到下坡时,它的底盘表现比想象中的好很多,让人有点惊喜。
得益于TNGA模块化平台和四驱系统不断计算前后轴扭矩分配,C-HR确实展现出比第四代普锐斯更优异的动态反应,不仅悬挂系统在弯道中保有相当不错的支撑性,转向响应迅速,车头指向性也很准确,让人忘记这是一辆丰田的SUV车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丰田C-HR试驾详情